技术支持中心
获取曝气系统与生物净化应用的专业技术手册、常见问答与服务支持。
化能合成微生物
技术详情
化能合成微生物是指能够以二氧化碳为碳源、无机含氮化合物为氮源,通过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来合成细胞物质的微生物。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化能合成作用。
光合细菌
甲烷菌
古菌
硝化细菌
蓝细菌
技术优点
🔷技术特性与优势
固化的化能合成微生物凭借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在污水处理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这类微生物在处理过程中不产生污泥,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问题。同时,它们具备出色的环境耐受性,能够在高盐、强酸等恶劣条件下稳定运行,无需额外添加碳源等辅助物质。
🔷经济效益显著
由于无需投入额外的营养物质和污泥处理成本,固化化能合成微生物技术大幅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投入成本和运营费用,为企业和政府部门节省了大量资金。
🔷广泛应用前景
目前,该技术已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成功应用于多个场景:富营养化河道的生态修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城镇生活污水净化、印染废水处理、屠宰废水治理、养殖废水处理,以及其他各类工业污水的生化改造和淤泥削减项目。
这一创新技术为我国水环境治理提供了高效、经济、环保的解决方案。
主要作用
在废水处理中,化能合成微生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氮和碳的去除方面。
🔷氮的去除:硝化与反硝化
氮的去除是一个分两步进行的过程。首先是硝化作用,这是一个好氧过程,由特定的化能合成微生物完成。在这个阶段,氨氧化细菌 (AOB) 会将氨 (NH3) 转化为亚硝酸盐 (NO2−),随后亚硝酸盐氧化细菌 (NOB) 会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NO3−)。
紧随其后的是反硝化作用,这是一个关键的厌氧过程。在此阶段,反硝化细菌 (DNB) 登场。它们利用硝酸盐 (NO3−) 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无害的氮气 (N2) 并释放到大气中,同时产生水。这有效清除了水体中的氮污染物。
🔷碳的去除:有机碳的转化
对于碳的去除,特别是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机碳,化能合成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环境下,有机碳被巧妙地利用。在上述的反硝化过程中,反硝化细菌不仅处理氮,还会将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将硝酸盐还原的最终产物是氮气,而非氨气。有机碳在这个过程中被氧化,从而实现从污水中的去除。
产品业绩
| 检测报告 - 天磊环宇 | 2020 | 3113号 | |||||
|---|---|---|---|---|---|
| 样品编号 | 检测项目 | pH (无量纲) | COD (mg/L) | 氨氮 (mg/L) | 总磷 (mg/L) |
| S20311301 | 进水口 | 3.46 | 1680 | 54.5 | 8.39 |
| S20311302 | 调节池 | 3.7 | 1040 | 21.1 | 3.86 |
| S20311303 | 厌氧出水 | 5.5 | 420 | 3.65 | 1.33 |
| S20311304 | Chem1 | 6.98 | 176 | 2.22 | 0.86 |
| S20311305 | Chem2 | 7.5 | 52 | 1.83 | 0.65 |
| S20311306 | Bio | 7.86 | 44 | 1.1 | 1.04 |
| S20311307 | 出水口 | 8.1 | 20 | 0.908 | 0.25 |
| 公司名称 | 日处理量 | 进水数据 | 出水数据 |
|---|---|---|---|
| 北京天兴安定镇污水处理站 | 1500立方 | COD300,氨氮35 | COD23.5,氨氮1.5 |
| 山西晋城工业园临时污水处理站 | 1200吨 | 氨氮 940mg/L | COD23.5,氨氮1.5 |
| 蒙中能源井矿集团元氏矿业业生活污水处理站 | 待提供 | COD2800mg/L | COD12,氨氮 1.02 |
| 广西马山垃圾渗滤液处理实验 | 待提供 | 待提供 | 氨氮 5mg/L以下 |
| 贵州都匀紫冠厂污水处理实验 | 待提供 | 待提供 | COD50mg/L |
| 湖南许石聋炮钢厂污水处理 | 待提供 | 待提供 | COD100mg/L |
载体固化微生物水体净化技术
技术详情
微生物载体颗粒化技术
该技术通过生物工程手段,整合形成一种稳定、高效的微生物净化系统,其核心机制包括:
🔷功能菌组合优化:
将不同作用机制的优势微生物进行定向筛选与复配,形成高效、稳定的复合菌群体系。
🔷惰性多孔载体固定:
采用具有多酶体系的惰性多孔颗粒载体,将微生物“母体”固着于载体内部,实现定向投放与缓释作用。
🔷环境适应性强:
颗粒具备多层保护结构,能耐受非极端条件(除强酸、强碱),在高负荷或复杂水质中保持生物活性。
🔷“投水激活,离水休眠”特性:
投放至水体:微生物迅速激活,繁殖并释放优势菌群
离开水体: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利于储存、运输和长期保存
载体固化微生物筛选组合技术
高效污水处理的核心,在于构建科学、协同的微生物群落体系。
🔷优质菌群组合是基础
只有将不同功能的优势微生物精准组合,才能实现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协作与代谢互补,从而显著提升污染物降解效率。
🔹 颗粒化载体固定是关键
本技术通过将定向筛选的微生物群落固着于惰性多孔载体中,形成稳定的颗粒化微生物单元,确保其在水体中持续释放净化能力。
🔷智能适配不同水质条件
可根据具体污水特性(如氨氮/COD/高盐/难降解有机物)灵活选配菌种,实现因水制粒、精准净化。
🔷低成本 · 高效率 · 易操作
相比传统的液体投菌方式,颗粒化微生物可实现定量投加、长期稳定、维护简便,大幅降低运行和管理成本。
服务领域
我们专注于提供全面的水处理解决方案,从村镇污水处理到工业废水深度净化,再到污水厂的升级改造。我们运用创新技术,有效削减污泥,提升排放标准,确保水环境的持续健康。
村镇污水站一体化升级改造方案
河道湖泊生态修复与底泥削减
工业废水提标与污泥减量一体化
微生物发生器
技术详情
微生物发生器高效培育专用菌种,适用于污水、生化池、河道等环境,提升处理效果,助力生态修复。
技术优点
🔷技术特性与优势
固化的化能合成微生物凭借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在污水处理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这类微生物在处理过程中不产生污泥,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问题。同时,它们具备出色的环境耐受性,能够在高盐、强酸等恶劣条件下稳定运行,无需额外添加碳源等辅助物质。
🔷经济效益显著
由于无需投入额外的营养物质和污泥处理成本,固化化能合成微生物技术大幅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投入成本和运营费用,为企业和政府部门节省了大量资金。
🔷广泛应用前景
目前,该技术已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成功应用于多个场景:富营养化河道的生态修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城镇生活污水净化、印染废水处理、屠宰废水治理、养殖废水处理,以及其他各类工业污水的生化改造和淤泥削减项目。
这一创新技术为我国水环境治理提供了高效、经济、环保的解决方案。
菌群工作原理
主要指标COD,BOD,氨氮,总磷是如何被菌种分解吸收